1913年,郑步青、郑丹青兄弟所制“平箫”在英国伦敦国际工艺品展览会上获银质奖章。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为纪念巴拿马运河开通而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章。1927年,城内店铺增到11家,城郊塔坡等地,亦有80多户农民从事其生产。1930至1932年,平箫在南京、重庆、桂林、贵阳等地巡展,分别获奖章奖状。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县内箫笛店铺比比皆是,仅城内就有30余家,从业人员80余人。
1946年后,因销路受阻,生产渐衰。至解放前夕,箫笛店铺仅有5家,从业者不足10人。
解放后,1951年成立了玉屏箫笛厂,18人联合经营。1952年因资金不足,材料缺乏而倒闭。仅剩郑辉蒸、刘文忠、聂凤鸣等人继续个体经营。1955年2月,郑辉蒸等6人成立箫笛生产小组,年底职工增到9人。1956年,发展成为玉屏箫笛生产合作社,有职工44人。是年出口箫笛5000支。此后产品年年出口。1957年,改为合作工厂,职工增至74人。1958年转为国营玉屏箫笛厂,有职工119人。“文化大革命”中改名“玉屏东方红箫笛厂”,职工人数降至40余人。1977年复改为玉屏箫笛厂,有职工52人。1979年,产品参加全国轻工部评比,获部优产品证书,并获省优产品称号。1979年以来,玉屏箫笛接连荣获国优、部优、省优二十余项奖励。1984年“调音笛”和“三支套笛”获省旅游产品。1986年洞箫浮雕箫笛获全国工艺百花奖二等奖。1991年,玉屏箫笛厂推出的微刻浮雕龙凤箫笛获北京第二届国际博览会银奖。80—90年代初期,是玉屏箫笛发展的鼎盛时期。全县从业人员约200人,年产量50余万支。80年代后期逐步发展起来的个体箫笛作坊和经营店铺,是玉屏箫笛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1994年,玉屏县平溪镇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箫笛艺术之乡”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