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第七届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笔会”散文类二等奖)
(《海外文摘·文学版》2012年第4期发表)
谁说您水浅地皮薄/谁说您落后又偏远/座座奇峰异岭/是您坚强的脊梁/片片广湾阔坝/是您博大的胸怀/甘泉是您不竭的乳汁/青山是您不衰的容颜/御笔下/有您儿女的美名/军旗上/有您儿女的鲜血/这里是将军的故乡/这里是英雄的家园/这里是富翁的摇篮/您一步一个脚印/您一笑一个辉煌/请揭下神秘的面纱吧/伟大的母亲/让世人一睹您新世纪的风采……
——农民肖春良献给家乡的诗
一、“另类农民”肖春良
肖春良,地道的农民,优秀的作家,镇远县江古乡蚂塘村党支部书记,镇远县和黔东南州优秀共产党,贵州省写作学会会员。
1950年1月,肖春良出生于蚂塘村肖家寨,1966年初中毕业,遇上那个“史无前例”的年代,失去了继续学习的机会。
1970年他应征入伍,服役14年,辗转于成都、北京、新疆、南京、福州、武汉等部队。唐山大地震抢险救灾,留下过他的足迹;西北边疆自卫反击战,洒下过他的鲜血;众多的国防工程建设,挥洒过他的汗水。他立过功,挂过彩,为二等伤废军人。
1984年以二级伤残复退,回家乡务农。
高适诗云:“即今江海一归客,他日云霄万里人”(《送桂阳孝廉》)
回乡的肖春良,躯体虽然是一个农民,但他的灵魂却是一个文人。他的四肢在忙碌着驱牛担粪的农活,而他的精神,却游弋在文学的天空。在沉重的劳动、繁忙的家务中,文学创作,就是他的休息和调节。在田间地头,他会掏出笔来,记录下他思想活动中的灵光碎片;做完家务、照顾了病妻,他铺开纸张,文笔游走,让自己精神世界的言语,变成起承转合的篇章文字。肖春良笑着说,“农忙写些短的,农闲就做长的”,他的话,令人想起那句著名的“忙时吃干,闲时吃稀”的名言,好像他在享用一次次的精神大餐。回乡二十多年来,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女人万岁》,中短篇小说集《清明》,诗歌集《在希望的田野上》,散文集《江古·母亲》、《往事悠悠》等。和其他一些所谓的“农民作家”不一样,那些写作过农村题材、或在农村生活过的作家,他们因“农村写作”而得益,后来离开了农村土地。而肖春良无论在创作上走了多远,与甘肃农民作家索新存一样,他的人和思想依然深深地依附在他的乡村土地上,他说,“生活是创作的口粮”,这是他对“农民作家”的真知灼见,他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作家”,地地道道的“农民”作家。
甘肃作家剑云在《农民作家索新存——挑一担带露珠的菜》中赞叹索新存的诗意也提出一个普遍的问题:“中国农民看了几千年的乡野上空的月亮啊,老子看过,庄子看过,索新存看过,我也看过,这农耕沃土之上的皎皎明月啊!农业进步的方向究竟在哪里?农民精神的出路究竟在哪里?”而肖春良作为村支书,在他的带领下,他实实在在使他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一个无电缺水的穷村僻壤,变成一个机动车水泥路直通各家各户的富裕村庄。村民收入从改革前的不足1000元,到2010年的3000多元,2011年可望达到4000元。他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改革的理念与实践,走在贵州全省最先,其经验报道不但上了省内报刊,甚至上达中央党校刊物。2005年度、2010年度,蚂塘村党支部被贵州省委授予“五好基层”称号,被镇远县委授予“五好党支部”称号。肖春良也成为州、县“优秀共产党员”。
就这样,卖掉心爱的大水牯赴鲁迅文学院学习,出版了多部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诗歌集、散文集的肖春良,至今仍是一位地道的农民,仍在乡间以耕种为生,仍在乡间带领村民们共谋生产大计——他是农民中的另类,作家中的另类,村支书中的另类,堪称中国农民第一人!
肖春良的事迹,从中央到地方,大小媒体均有报道。贵州省电视台为他作了专题播报,《贵州日报》以整版篇幅刊登了他的文学业绩,中央电视台央视网以《肖春良:快乐的农民作家》为题,在“华人面对面”节目中对他的人生与作品进行了长篇专题报道,他的肖像还上了“时代先锋·中国优秀共产党人”系列邮票。 2011年5月14日 ,中国《农民日报》社“村庄家国——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