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博峡荷叶上的古城
孙国典
在中国凉都六盘水市中心区钟山区周围的自然景观区域中,最不为人知的可能就算基博峡了。“基博”是彝族的语音,意为山中的峡谷。因为这个云贵高原深处的峡谷处在钟山区汪家寨镇最远的一个彝族村新华村,所以,当地彝族人就叫它基博峡。它距离市中心区的山路约三十公里,在新华村与水城县、赫章县和威宁县的交界处。在听到基博峡的名字之前,别人介绍的都是说,新华村在汪家寨镇距离最远,道路难走,地势高寒,山高谷深,是很难在的彝族村。所以,以前除了当地村民,外地人很少进去。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一个材料上得知汪家寨镇的新华村有一处自然风光景区叫“基堡(bù)峡”,名称还不准确。后来我找熟人打听,才知道这峡谷当地彝语说基博峡,是彝语的发音,但是路远难走,人迹罕至。我国宋代大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他的《游保禅山记》中不是说过,世之奇伟常在于险远吗?出于编辑《贵州旅游文史资料书系·钟山卷》的需要,我对这个基博峡就更加充满了向往,想尽快发掘它的奇与美。
来到新华彝族村,村子在一个四周都是绵延大山的小盆地里,很温馨安详,根本显不出陡峭峡谷的迹象。穿过村子,翻过垭口,几乎到了大山半腰以上了,眼前突然如临深渊,在高低绵延的大山身上,劈开了一道斗折蛇行的陡峭深谷。在上面无法看到它的深度,而远方和两岸都是数不尽的山峰。
我们惊叹于大自然的伟力,把这样坚硬的岩石像玩软泥一样塑造成高峰和深谷,便沿着较为平缓的地方的羊肠小路下到谷底。到了谷底,见到的峡谷有时稍宽有几十米,有时窄的只有几米;有时两壁陡立如刀砍斧削,有的舒缓与山坡相连。但都无法看到两壁的山尖,而且由于山形水势的运动,石壁错落,使人顺峡看去,前不见源头,后不见结尾,好像峡谷只有短短的几十、上百米。可当你走完这一段,峡谷又向另一个方向走去,像永远也走不完走不尽的迷宫。远处几声鸟叫惊飞,人也全身毛骨悚然,生怕土匪强人突然而至,无路可逃。
我们足力和时间不足,只好首先走中部较近的美女峡。通往美女峡的是一段几百米长的较宽的峡谷,宽约几十米,两边山坡较缓,从山脚到山顶都是裸露的白石,是裸露的岩石地貌。这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水土流失的结果。说来奇怪,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水土流失后露出了岩石,种不了庄稼,长不了树,却创造了另一种景观:从山脚到山顶高高低低的石头,一律都像斜靠着山在休息,高的像白树桩、白炮弹,低的像树根,像猪羊,而靠近山顶的一片则像千万头白色的北极熊密密麻麻争先恐后地爬向山顶。这些动物器物是被峡谷的风吹倒了吗?还是它们预感到峡谷的崩裂、挤压和晃动?抑或是听到峡谷中滔滔洪水的轰鸣与激荡而逃向山顶?我们无法弄清其中的缘由,只能由它们的神态妄加猜测罢了。
走了一段平缓的山谷,走过一段约百米长的一边竖直壁立的峡谷,前路突然变窄了。原来我们来到了美女峡。美女峡最窄处只有十多米宽,峡口有一高十多米直径二至三米的石柱与山壁若即若离。柱顶长有灌木、茂草和藤蔓,如一美女长发飘散,身穿长裙站立于此。此石就叫美女石。关于这美女石还有一个相当真实的传说:古时候这里是没有这块美女石的。有一家彝家嫁女,新娘子长得非常漂亮。送亲的队伍沿峡谷向新郎家走去,当走到峡谷转弯处时,峡谷内突然一股黑风吹来,吹跑了送亲人。狂风过后,妖怪要把新娘子掳去。送亲人跑去给新郎报信。新郎不惧怕妖怪,前来营救新娘。新郎无法战胜妖怪,只好跪地求妖怪放了新娘子。妖怪不放人,新娘子也宁死不从,就化作这柱美女石。新郎长跪地下也化作石头。现在这窄窄的峡谷口就有一高一矮的爱情石,虽经千万年的风雨侵蚀和洪水冲刷,却仍棱角分明,容颜不改,而那矮的石头也极像一个跪乞的人形。从那以后,这段峡谷得名美女峡。这个传说不论真实与否,但直到现在,当地人家凡有嫁女儿需要经过此地,宁愿从山顶或山外多绕走几十里山路,也没有人家穿这段峡谷走近路。
与美女峡相距几百米的上游是关门峡。关门峡长约几百米,其上段和下段都宽约几十米到上百米不等,只是中间的最窄处只有不足十米宽,如两扇被大水冲开的石门。峡谷两边都是竖直如墙壁的陡崖。崖顶灌木乔木丛生,有的垂下石壁,更显石壁之陡。因为这一段上下游落差较大,峡谷又窄,可能山洪来时流速快,冲力大,谷底没有什么大的石头,青黑的岩石间流淌着清澈的山泉,底部一边的石头也深陷了一米多。由此可以想见山洪暴发时洪流汹涌、激荡奔泻的惊人场面。山风吹来,好像洪水的轰鸣声还在耳边回响。
过了这关门峡沿峡谷再往上游走,难度更大了,景致的变化也多了。峡谷时宽时窄,岩壁有陡有缓,谷底高高低低,一会儿白沙铺地,脚下溪流淙淙,一会儿芳草过膝,灌木遮眼,一会儿又要像走梅花桩似的在大石上腾挪跳过,再加上两边石壁上大小溶洞随处可见,各种树木花草点缀其间,真有点儿赏不完的景,探不完的奇。路上我们就看到一个很有趣的崖洞,洞口一侧的岩石如中空的太湖石,又像无数的鸟窝堆在一起,形成不规则的蜂窝状。当时真有一只鸟展翅而起,声音在峡谷中回荡,感觉有无数只鸟儿在飞动。洞口稍里一点儿的上面的溶石铸成一个人形,像个站岗的哨兵,换个角度看又像一戴帽的宦官,旁边还有一只下山的猛虎。而洞顶下垂的乳黄色溶石如宫廷豪华的帷幔。随行的朋友说,这洞这么豪华,想必是里面住着仙女吧。于是,大家提议此洞就叫仙女洞。洞里没有住着仙女,但确实冬暖夏凉,能避雨雪风霜,是可住人的地方。你看,洞口就有垒砌和烧火的遗迹,斜对面的溶洞口也有古代人们掏挖矿石、炼锌熬硝的遗物。
过了仙女洞,我抬头望见绝壁顶上还有一座因溶蚀形成的天生桥。桥洞高和桥梁都只有几米,但透过桥洞能看到洞外的蓝天白云、庄稼和树叶。我们很是欣喜,说桥中间还有一根竖直的柱子顶住桥梁。经几个同伴仔细观察,原来这顶住桥梁的柱子是洞外的一根树干。
走过这段峡谷,又转了方向,就来到一段极静谧的地段。这里的一切都好像静止了,凝固了,定格了。峡谷中窄长的天空湛蓝无云,看不出运动的迹象,天是静止的,山是静止的,峡是静止的。山谷中静寂无风,谷底所有的物体都静静的,草静,土静,石更静,有的地方黄土白沙沉满谷底,有的地方绿草萋萋。无论是沙土或绿草中都露出沉没的或白或黑的大石头的背脊,如无数的水牛骡马,有的在洪流中恣情享受冲刷,要洗去满身的尘灰与燥热,有的静静地躺在浅草的绿地上,显出自在的舒适与安详。看到这让人感觉真是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那就叫它“牛浴峡”吧。
再往上走,就到了稍微开阔的地带,能看到山尖连到沟底的山坡,算是出了基博峡。一行人沿着羊肠小路向上往回走,可是刚走过约一百米,再回头已经看不见我们刚走过的基博峡了,只见一座座石山连绵不断。可见这基博峡的陡峭与隐秘了。抬头回望对面的远山,有朋友惊叹:谁养的那么大的水仙花?谁种的大蒜?长那么大?原来对面山的顶部裸露的白石,一座酷似一茏巨大的水仙花,一座太像成熟的大蒜,山尖的绿树又太像茂盛的叶子。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什么样的造型都能塑,什么东西都能造出来。有人提出,这无名的山就叫“水仙山”如何?
基博峡,我们没有探完的奇观,等待着来人你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