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册亨,已经是下午,第一眼看到县委县政府门前的街道不宽但很整洁。两旁的榕树虽不高大,但每一根树都如同一把做工精细的大伞,让亚热带特有的强光一丝也透不下来。满街都是衣着绣花服装,戴着绣花头帕的布依族女子,头上的银饰在阳光照耀下一闪一闪的,强烈的民族风味扑面而来。看到几个全身着黑色布依装,满头银色英姿勃勃的年轻姑娘并排从面前经过,眼前陡然一亮:把这几个漂亮妹儿照下来或者能合个影就好了。直觉告诉我,机不可失。眼看她们就要转弯了,那种神情那种衣服和这里的景色是绝佳的搭配。我连行李都不管了,端着相机疾步前行。当我气喘吁吁拦住几个布依少女,为自己的言不及义感到尴尬时,几个姑娘已经明白了我的意思,迅速摆好姿势并把中间一个位置留给我,由她们轮流照,最后才请我为她们照。我大为诧异:几个涉世不深的少女不但不怪我的冒昧,还把中间的位置留给我。看着她们离开的背影,我联想到报载北京四中校园内一棵石榴树的故事:说美国一个教育考察团来北京四中,时值初冬,他们在校园内看到一棵石榴树上结满了成熟的果实,那红透的石榴让人馋涎欲滴。石榴树周围没有“不准偷摘”的标牌,也没有防止偷摘的栅栏,或用绳子在树外围上一圈。美国客人对四中的校长说:不用参观了,看到这挂满树的石榴,就可以看到你们学生的品德。现在,我眼前的一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到这几个有教养的少女,就可以看到册亨布依族是个高尚而有教养的民族,是个热情并追求真善美的民族。
安排我们住的地方是位于册亨大酒店上面半坡上的迎宾馆,放下行李一看还不到集中时间,就想抽这个机会拜访一下二十多年未见面,在册亨民族中学当副校长的老同学。从迎宾馆斜对面的石桥过去,左右两条路,不知该走哪边。一个小女孩正好从身边经过,我就拦住她问册亨民中走哪条路。小女孩说往右边走上坎就到。还未走出两百米,刚才那个小女孩气喘吁吁追上来拦在我的前面,看她那因急走而涨红的小脸,那瘦削的双肩一抖一抖的,我顿感诧异,疑惑地看着她。
“伯伯我来给你讲, 不要从第一个岔路上去哟,第一个岔路上去到不了册亨民中,你走冤枉路了。你对这里不熟悉,就直接走,从县政府招待所边上左拐上去几步就到了。”说完,莞尔一笑,“伯伯再见!” 我真的感动了。因为我马上就打算左拐上去,这个小姑娘居然会想到怕我走冤枉路自己倒回来这么远告诉我。为了印证小姑娘的话,我改变了主意,第二天再去拜访,干脆左拐上去看看这条路究竟通到哪里。坡不太陡,路也不宽。我花了十余分钟才走到顶上。岔路口一排平房,一个中年妇女在门前浇花,我问她这里能不能去民中,她说这里是封死的,去不到,要我回到大路直走两百米再往左上的巷子进去。在回迎宾馆的路上,我回想和小姑娘的对话,深感内疚。我,一个大人,如果在省城贵阳遇到像我这样一个问路的,已经讲了方向,是否还会耽心他走错?是否还会倒回两百米告诉他怎样走?我不敢肯定!可是,这个小姑娘这样做了,为一个路人,一个也许今生不会再见到的人倒回两百米!那个小姑娘也就十一二岁,是册亨二小初一的学生。本来我在她离开时除了问她的学校还问了她的名字,她讲了学校以后就连说几个应该的应该的走了。我突然想起小时听老人们说过的一句话:从小看大,三岁至老。意思是说一个人的未来发展走向,从小就可以看出来。这个小姑娘才十一二岁,但她的人生起点很高。她不仅让我看到了一个未来热情而又有责任心的合格公民,更让我看到一个热情而又具备责任感的民族。
原路返回,因路况不熟,带上相机准备早点出发。过了桥一转眼,看到不远处一个鲜花店门前摆了一张桌子,一个几岁的娃娃正趴在桌上专心做作业。一个大大的店门,一张大大的桌子,一个小小的孩子趴在上面,那样子,真逗!我转身过去,拿出相机,闪光灯一闪“咔嚓咔嚓”照了两张。我本以为孩子会说“叔叔你干什么呀?”然后我就逗他几句。谁知道我照完离开孩子也没有抬头,我只好悻悻地径直往河边转转。河面不宽,但河水清澈,静静地向东流淌。我忽然想起,那个小娃娃面前的桌子上有本字典,这么小一个孩子,难道会查字典?我又踅了回去,孩子仍然没有抬头。我在他的对面站下来。她妈妈从对面走回店里,笑着招呼我坐。这时小娃娃才抬头看了我一眼,脸上挂着笑容。我问他:
“小朋友几岁了?”
“七岁。”
“读几年级了?”“
”一年级。”
“你叫什么名字?”
“阳启发。”
“什么‘杨’啊?”
“太阳的‘阳’,不是‘木易杨’。”
“怎么写啊?”“左边一个包耳,右边一个‘日’。”小孩对答如流。
“这本字典是你的吗?”
“是的。”
“你会查吗?”
“会。”
“把你的名字查给我看看行吗?”
才读两个多月的书,应该没有教过查字典,我想。
“叔叔,查到了。”阳启发一边叫我,一边把查到字的页码行数指给我看。我又讲了几个字,阳启发都查到了。时间已经不多,我匆匆看了一眼街道的路牌和店名:河滨路海洋鲜花店;匆匆打量了一眼那张稚嫩的脸上花样的笑容;匆匆讲了两个字:真好!
第二天一早,到布依广场观看转场舞。广场中心已经站满了人,场边人要稀少点,就选了一个靠河的位置。河面有一只奇怪的小船引起了我的注意:船身是一排茶缸大小的竹筒连在一起,船沿是24个可装5升的塑料空油瓶捆绑在竹筒上,一根竹竿就是船桨。船上放着一个蓝色的塑料桶。小船忽左忽右,一会儿又划到河中间。这么热闹的场合他在河里干什么呢?我找一个靠近河沿的地方正想问他,此时场上已经开始了八千人同时参与的转场舞,那排山倒海的气势,那震耳欲聋的音乐,那天旋地转的场面,像平地刮起的风暴,我的声音被淹没了。当第一轮风暴过去后,我赶快抓紧时间问他:
“你在干什么呢?”
“打捞河里的漂浮物。”
“你干了多久了?”
“两年多了。”
“你是哪里人啊?”
“双江口的。”
“册亨旅游景点多吗?”
“多啊!”
“都有哪些地方?”
“有洛凡燕子洞、冗渡双乳峰、板其温泉、大寨自然风光。”
“你都去过吗?”
“没有去过。”
“你就打捞这个地方吗?”
“不!还有一小和者楼大酒店两段河道。”
“你姓什么?”
“姓岑。山今岑,叫岑章仁。”
“你今年多大了?”
“72岁。”
刚问完,风暴又起了。广场上男男女女手拉手,时而穿针走线,时而膝臂交错,整个广场如同刮起一阵铺天盖地的旋风。高音喇叭传来令人振奋的声音:册亨转场舞申报上海基尼斯成功!场上礼炮齐响,天空顿时五颜六色,场上欢呼声惊天动地。我转身一看,打捞人已漂到对岸,但见他一手撑杆,一手用舀瓢飞快地左右摆动,河面变得清澈,太阳影在水里,如同十五的明月那样美丽、祥和,那样动人心魄。我十分震撼:我到册亨不过是匆匆过客,不可能把他说的那些景点都看到,但册亨这个风景如画的城市,册亨布依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厚道已深深留在我的心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