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过元宵。年年几乎都将自己变成了元宵-----泡在人流里、煮在谜海里的“元宵”。
元宵节当过猜谜人员、制谜人员、兑谜人员、析谜人员,也当过灯谜大奖赛评委……反正不是“自灯谜”,便是“被灯谜”,我的元宵节里,浓浓地包着多味的灯谜馅。
又是元宵节,而且今年还是兔年元宵节。不由得想起了另一个兔年的亊情。
1987年,丁卯年元宵节。那是贵州当代民俗文化史上值得浓墨大书的一笔。当时,省文化厅、市工人文化宫举办大型群众灯谜展猜。桐梓、大方、贵阳、都匀、龙里、贵定等县市以及清镇有机化工厂等企业的爱谜人员,纷纷组队参加或分散参加,更有大量外地来的打工者和出差人员加盟,盛况空前热烈。原定的三天两夜的群众展猜活动,不得不延长数日。为控制拥挤的人流,主委会还不得不实行售票制,即便是2角钱一张的兑谜卡,猜谜者也宁愿顶风立雪购买,排列的队伍,竟达数十米长。加之大小媒体报导,至少10万人次以上品赏了这道饱含着灯谜香味的元宵大餐。
其中,有一条被标为“特级谜”的大方灯谜,折腾了我整整三天。该谜为:
奢香故里(猜七唐一句)
我的第一反应是,此谜定有“水西”二字。但它是哪一句含有“水西”的诗句呢?脑子里的库存找不到答案,只好采用最原始的办法:查书。先查《唐诗三百首》,再查《唐诗选》上下集,都没有答案。剩下的选择,只有查《全唐诗》了。当时没有电脑,更没网络,这《全唐诗》作者2200余人,诗作近48000首,单位图书馆里虽存有一套,但我不知该诗作者,也不知诗的题目是什么,该从哪里查起啊!只能大海捞针,撞运气吧!于是我从首卷开始,一目十行,专查与“水西”有关的七言诗句。一天过去,虽腰酸腿疼,头昏眼花,却毫无结果。第二天我换了个方向,从末卷倒查上去,并发动家人一齐上阵,虽然也查出几个含有“水西”的诗句,但与谜面均不扣合。直到第三天,我又顺带查了有关“补遗”、“拾遗”之类的唐诗选本,就在我失望之极,准备放弃时,才发现了某首诗中这么一句 :
一片人家在水西
好了,定是该诗无疑了。当时情景,恰似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所写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的兴奋,早已不是一条毛巾、两块肥皂的猜谜奖品,而是元宵夜与“那人”好事多磨、意外相逢后的大喜过望了。
该诗的作者与诗题,我当时也记录下来了,但多年过去,已早丢失了。这一只“元宵”,我是吃得又累又香,又苦又甜啊!
去年国庆期间,奢香故地之一的黔西县,举办全省首届谜人联谊会。行前,我想利用网络查查那句唐诗的出处,并趁便再查查其他诗句,做一条有关“水西”的新谜,回赠给黔西、大方谜友。但是无论我怎样“百度”来,“百度”去,也“度”不出当年猜到的那句唐诗了。(后来才知道此诗为宋初诗人胡宿所作,他被前人误列入唐诗了)。
不过,庆幸的是,我却很容易地找到了另外几首含“水西”的唐诗。我选择了其中一句做谜底,成谜为:
奢香故地话灯虎(猜七唐一句)说道风光在水西
该诗的作者为李忱,题目是《题泾县水西诗》。其全诗为:“大殿连云接爽溪,钟声还与鼓声齐。长安若问江南事,说道风光在水西。”虽然诗的艺术水准并不怎样见佳,但因作者后来当了皇帝(唐宣宗),此诗是他年青时韬光养晦,避乱隐居安徽省泾县水西寺所写。诗因人名,故而我用“百度”轻轻一点,就“度”出它来了。看来,能否进入“百度”显著位置,不但得看诗名大小,也须看其职位高低哩!
我做的这条谜,以“水西”扣“奢香故地”,以“说道”扣“话”,以“风”扣“虎”,以“光”扣“灯”,整条谜,底面贯通,无一闲字,自信还拿得出手来。它在黔西县水西公园门前广场悬挂两天,无人猜中。我曾提议谜友们上网去查,并说2分钟内即可搞定,但没人去查。
当年,我用三天时间查到那么一个诗句,为的是获得一种求知的乐趣,获得一种征服拦路虎的乐趣。如今,人们虽然2分钟内便可查到这么一句唐诗,轻易便可打掉这只拦路虎,但他们另有新的乐趣,不能征服便绕道走,那也是一种乐趣。我不能责怪他们,毕竟时代变了嘛。
今年又是兔年。我又将在元宵节的谜海里翻滚。从丁卯到辛卯,24年过去,人变老了,兔子也变老了吧?
不,兔子没变老,是人变老了。岂不闻李太白早有所吟:“古月不见今时人,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是的,人变老了。不过,元宵尚圆。我仍关注着灯谜,灯谜也依然将我的元宵节拍打得叮咚作响。这不,离元宵夜尚有几日,便有多起谜讯前来叩门了。
光阴流转,月亮里的那只兔子依然美丽。望月兴叹,我当自警:不能让自己这只“元宵”,被各种人生之谜煮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