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劲
这里的楼上,不是现代都市里的摩天大楼或小洋楼,也不是昔时留下的塔楼、钟楼、城墙楼。 它是贵州石阡县的楼上古寨,一个背山临水,隐匿在万绿丛中的小小村落。
是村落,也是一个移民家族聚居地。明洪治年间,一个叫做周伯泉的精明赣商把他结实的双足交付到这里后,那个江西的“周”字,便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了。五百年光阴一瞬而过,十九代人的晨炊夕烟,还在族谱上缭绕。“庐屋以避风雨,学堂以治身心,桑田以足衣食后,要多行善事,处世低调”的古训,还在三百户人家的屋檐下筑巢。缤纷旧事已被收藏打包,寄往远方历史,素朴的现实正舒展四肢,接受着阳光爱抚和游人的检阅。
时令虽已近暮春,楼上东风依然豪情未减。大片大片的姹紫嫣红,苍翠鲜碧,辉映着一面面猎猎舞动的村旗,撩拨得人们兴致盎然。森然远山如武士环列。明亮的小河欲露还掩。寨边残存的石堡,早被疯长的野草啃得只剩下几根骨头,但骨气还在。近处的水田里有三五群蝌蚪,正摇头摆尾悠游嬉戏,它们年复一年地为楼上这部古籍适时地加上些圆黑标点,引来呢喃燕子的反复诵读和婉转啼鹃、嗡嗡蜜蜂没完没了的讨论。当燕子、杜鹃和蜜蜂也解读不了时,就只能求助导游了。
为我们义务充当导游的,是一位从深圳而来石阡支教的年轻女教师---赵春莉。四年前朋友处的一张楼上风光照片,使她认识了这里。三年前的一次毅然转身,使她来到了这里。本地人说,那个秋天刚开学不久,楼上小学前的姊妹双桂以其满树馨香,拥抱了这位远道而来的娟秀茉莉。
此刻,赵春莉着一身自己设计的仿仡佬族蓝色衣裤,满面春光地领着我们,且行且说。她以规范的普通话,解说着既不规范、也不普通的“歪门斜道”。她说,这些古民居之所以造成歪门,是为了财不露富,门前道路之所以斜行,是为了人不张扬。中国古代内敛的、含蓄的、务实的智慧和哲学,就浓缩在这些古巷、古井、古匾、古院落、古殿阁中了。
“歪门斜道”虽然内敛,“七星古枫”却很张扬。只见路旁有七株硕壮古枫交头并肩,昂然挺立。每株树冠上都有一巨大鸟窝,七副鸟窝参差排列,那是灰鹤们的和谐家园,树下地面和灌木已被多年的鸟粪染成触目白色。赵春莉说,北斗七星眷顾我们楼上,也许那是洒向人间的点点星光。
既不似古门道那样内敛,又不像古树那样张扬的,是楼上那批保存完好的周氏古墓。周氏古墓不像其他地方的许多古墓那样,都要躲在远离村子的荒僻角落。它们不少离村寨很近,有的甚至就在房前屋后,窗外路边,与活着的人们比邻而居。它们看得见后辈们的起居劳作,闻得见子孙们的菜香饭香。但它们绝不干扰子孙们的生活,即便是路过的牛犊憋不住在墓前撒了些便溺,它们也不计较,只要后辈人畜兴旺,它们也就放心了。活着的人们,特别是大人们也不畏怕,在他们心里,先人们不过是调整了一下房子,为子孙腾出生养之地罢了。
墓冢文化,本就是楼上村的亮点之一。楼上之所以先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单位,后来又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古墓占有很大比重。赵春莉向我们娓娓叙说着这里的四方古墓、九子十秀才古墓、文林郎古墓等等,搜寻和翻阅着那些被时间省略掉的册页。还向我们讲述楼上闻名遐迩的“清明会”活动的拜旗、接灵、敬三牲、诵祭文等隆重仪式,以及会前会后的舞毛龙、傩堂戏、茶灯戏、抛鞋垫、找新郎等民俗表演盛况。她讲得那样地动情和流畅,一口一个“我们楼上”,俨然是在诉说家里发生的事情。
赵春莉的出现,无疑使楼上春意更浓。她自己也就成了大家关注的对象。
这位楼上村的旅游形象大使、石阡县民间茶灯队的顾问,夲是辽宁人氏,其父母至今仍在辽阳市所辖的小山村默默务农。当她离开校门去深圳打工的时候,八年的艰辛拼搏使她懂得了许多。当她离开深圳来到贵州石阡的时候,三年的支教经历又使她悟得了许多。“人,是要不断有所懂得,有所悟得的”,她说。她的户口至今仍在深圳。她在那里原本也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可是她却毅然辞掉,只身投到欠发达、欠开发的贵州来了。是一时的浪漫和热情冲动么?可是冲动一时的热情恐怕经不住三个月的雨打风吹就熄灭了。是沽名钓誉,想要捞取什么个人资本吗?可是她说,自已一直都是无党无派的默默的打工族,有什么“名”需要追逐的!是个人感情受挫,找个地方来疗伤吧?可是疗伤也勿需跑到深山老林,何况她外地朋友很多,而且现在还一直联系着呢……她说,不少人都这样那样地猜测过她,但是猜测者并不理解,“多元化的现代人生之路,有时是需要换一种更有价值、更觉得快乐的生活方式的。何况贵州是这么的多彩,楼上是这么的美!”因此,尽管楼上村的“孔雀”们呼朋唤类,纷纷飞到东南沿海打工挣钱去了,她却逆向西行,只身从东南沿海飞到石阡支教赔钱来了。尽管她每月所得到的全部经济补贴仅微薄的三百元钱,生活来源还得主要依靠个人的一点积蓄,而且她也不是什么阔姐富婆,但她仍乐意于以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擦亮孩子们的笑脸。
赵春莉的爱心和善举,其实早就种植在她以往的时日中了。她是深圳红十字会登记在册的志愿者,四星级义工(最高为五星级),曾因无偿献血而获得过广东省金奖,国家级银奖。楼上村的“多做善事,处世低调”的古训,恰好与她自幼深受的佛教徒的外婆的影响,默契暗合。因此,为让孩子们抵御盗版字典的欺凌,她自己掏钱给全班学生买来新的学习用品。为让破旧教室得到修缮,为让山里孩子能吹上口琴,为让贫困儿童都能穿上棉衣,她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下,积极联系、组织和协调外面的单位、团体和个人向学校捐款,捐物。她把外面世界的精彩帯进封闭的山村,教育楼上的孩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楼上的孩子则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似的对于母亲的爱,献给了她。她的日常生活中,省减了化妆、美容、逛时装店等多门功课,却增添了笑声、歌声,乃至饭量。
当然她也得接受挑战。她怕蛇和老鼠。蛇不常遇,老鼠却常光临,有时甚至掉到床上而夜半惊梦。还有洗澡,深圳养成的这个习惯她无法丢掉。于是,她每月所得的补贴费,几乎都补贴给周末进城的摩托车师傅与浴池老板了。最大的考验还是与寂寞的战争,而寂寞又最能与城市来的人搏斗。节假日,她一个人牵着自己的长长影子,进进出出。楼上过的第一个中秋夜,她把自己带来的古筝摆在桂花树下,望月怀远,在一遍遍的练习曲中为自己取了一个“三影楼主”的雅号。此后,她爬山,她涉水,她搞家访,她读老子、庄子、唐诗宋词,她拼命给自己找累,终于从寂寞中突围而出。她说,战胜寂寞还有一个更厉害的角色时时在暗中助她,那就是学生和家长们给予她的关怀与感动。孩子们经常给她送菜,送米。某次,她生病初愈,一对姐妹学生还送来了两斤上好的鲜猪肉。可学生家不但很穷,而且也没杀猪啊!原来山里人有先借后还的“借肉”习俗,姐妹俩是借来为她补身子的。她当即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这在物质繁华、人情浇薄的深圳是难以遇到的。
还有2008年春节前后,特大冰雪灾害粉碎了她回深圳过年的计划,她被孤零零地困在断水、断电、断公路交通和对外通讯联络的石阡县城内,可是就在农历腊月二十八日那天,却有一对母子顶风冒雪,跌跌撞撞地跋涉了三十华里山路,专程给她送来大米、猪肉、白菜,那白菜叶子里还裹着厚厚的冰凝。她又一次被感动得泪光闪闪,多好的学生,多好的家长啊!她说,这在赚钱似机器、花钱如玩具的深圳是不可想象的。赵春莉至今向我们回忆起这些来,还哽咽不已,久久难以平静……
现在,赵春莉已不在楼上小学任教,而在县城另一所学校临时就聘。但是她还是经常来到楼上,村民们对她还是那么热情。一个被数百颗纯朴心灵捆绑着的老师,是很难真正脱身下楼的。
北宋著名词人张先有词作云:“楼上东风春不浅,十二阑干,尽日珠帘卷。”我想借用过来,并改动一下:楼上东风春不浅,竹树闻鹃,尽日村旗卷。楼上是当年拍摄电视连续剧《雄关漫道》的外景地之一。楼上的古文化研究和旅游开发方兴未艾。置身楼上,谁都会有鹃声啼处,东风骀荡,春深似海的感觉。
我想,不管赵春莉以后去到哪处城市,哪座楼上,她都不会忘记石阡县这个楼上古寨,不会忘记“楼”字的构成,是一个女子加上庇护她的参天大树和滋养过她的大米蔬菜。而楼上的孩子们,当他们日后在书写每户每家都有的“天地国亲师”时,面对那个庄严的“师”字,他们也会忆起赵老师春晖般的笑容,然后饱蘸浓墨,落下那重重的几笔。